“翼类”高手进阶有道,各路名帅如何开发边后卫的潜能?

文章来源:章鱼直播发布日期:2021-02-26 14:10

“你可以看到他是怎样跑位的,怎样控球的,怎样处理同队友之间场上场下的关系。其他后场球员不能踢这样的位置,他们可以踢边路,但坎塞洛有能力踢属于他的位置。”——瓜迪奥拉

策划两粒进球,坎塞洛闪耀普鲁士公园,成为曼城欧冠客场奏凯的最大功臣。从圣诞-新年赛程至今,曼城取得各项赛事19连胜,坎塞洛在其中多场比赛中都刷出了“七项全能”的数据,可谓是居功至伟。坎塞洛的爆发反映出了边后卫这个曾经不起眼的群体,正在现代足球战术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后驱引擎来制动成为影响各队进攻质量的关键因素。

【从幕后走向台前,边后卫迎来黄金时代】

从尼尔顿-桑托斯、贾尔马-桑托斯、库兹涅佐夫、卡马乔和卡布里尼,到阿尔贝托、福格茨、阿兰-肯尼迪和布雷默,“上古时期”的足坛涌现出了多名能力出众的助攻型边后卫。世纪之交,442和三中卫阵型交相辉映,大多数教练倾向于使用顺足边前卫,边后卫的进攻属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镇守两闸的球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做好防守。当然,在这一时期,已有部分教练已经开始同时安排两名进攻能力很强的边后卫首发,菱形中场体系给予了边后卫很大的活动空间,边前腰战术的兴起更是让边卫套边成为了常规打法。

在罗伯逊&阿诺德之前,阿兰-肯尼迪&菲尔-尼尔的合作经历同样令人难忘。

随着压迫式打法和控球战术的兴起,经典10号逐渐蜷缩于时代一隅,多核化潮流推动了深度进攻理念的发展,边后卫迅速从昔日最被忽视的场上角色升级为进攻体系中的关键棋子,他们不仅要完成进攻推进和套边传中,还要承担部分中场组织和内切进攻任务,甚至还要作为重要的后上进攻力量分担锋线球员的得分压力。

疯狂科学家泽曼可谓是边后卫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由其打造的鲁洛&卡塞蒂组合是最早的边路B2B球员。

以433和4231为代表的全新阵型对场地空间的利用更为细化,前场两翼被逆足攻击手占据,他们留下的外侧空间需要要由身后的队友填补。以边线为依托往来奔驰,边后卫往往具有较为宽松的处理球空间,他们的后上冲击往往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术效果。在空间争夺愈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边后卫助攻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奇招,而是成为了各队进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常规拼图。

温格是英超赛场上最早鼓励两名边卫同时深度参与进攻的主帅,穆里尼奥则是意式zona-mista体系的拥趸,他习惯安排保罗-费雷拉和阿兹皮利奎塔这样的防守型边卫为另一侧的助攻手兜底。

【各路名帅倾力提携,翼类英雄各显神通】

在本赛季已经结束的比赛中,以克洛普、齐达内、穆里尼奥和安切洛蒂为首的教练将边卫当做边锋使用,瓜迪奥拉对坎塞洛的提携开启了属于“边后腰”的新时代,图赫尔和纳格尔斯曼更是开发出了边卫的“大后锋”属性,各路名帅对后驱引擎角色的不同定位造就了这个属于边后卫的黄金时代。

1.身兼两职包打侧翼,后驱引擎动力强劲

随着传统中锋和射手型9号的没落,两翼的边锋开始减少边路突破和传中,承担起了更多破门得分的任务。不同于过往大陆体系中司空见惯的中锋+双边锋配置,新时代的三叉戟需要在中路完成更多的呼应和配合。当前场球员以大量的中路楔形攻势取代了高位横向联系时,边后卫就要负责打开进攻宽度。

三前锋在中路集结,能够带来很好的配合和压迫效果,边锋内收后留下的侧翼通道就属于边后卫。

罗伯逊和阿诺德直接完成连线的场景屡见不鲜。

在带领利物浦逐渐复苏的过程中,克洛普打造了能够胜任“伪九”的菲尔米诺,先后帮助马内和萨拉赫适应了“内线”打法,得益于法比尼奥和亨德森的准确调度,罗伯逊和阿诺德成功地填补了边锋内收后留下的空间,利用大量的传中将利物浦送上了英超和欧陆之巅。能够像阿诺德&罗伯逊这样包打一路的边后卫还有很多,卡瓦哈尔、阿尔巴、雷吉隆、洛迪、奇尔维尔、蒂尔尼、迪涅、特奥和夸德拉多都是其所在一路的绝对掌控者,他们会频繁深入前场30米,在对方禁区两侧完成大量进攻操作。

维尔纳并不是真正的边锋,切尔西的左路通道属于奇尔维尔(四后卫体系中)。

安切洛蒂为埃弗顿打造的433/442体系近乎于"无翼",里沙利松和J罗都要靠近中路活动,迪涅的助攻是进攻的生命线。

在边后卫能够主导边路进攻时,他们身前的边锋就能更多地深入禁区抢点,以团战的方式弥补9号位攻坚能力的不足。大量的纵向往返对边后卫的体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主帅往往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战术倾斜,来减轻这些球员在防守端的消耗。

自2017/18赛季以来(贝尔的玻璃化),卡瓦哈尔便肩负起了撑起皇马右路进攻的重任。为了免除卡瓦哈尔助攻时的后顾之忧,齐达内在二进宫后引进了防守能力较强的门迪主打左闸,保持阵型的平衡。

2.内收襄助中场,偏将军主导战局

在强调绝对控制的战术体系中,边后卫的职能会变得更加丰富,他们在提供“冲击”元素的同时,还要更多地参与到“控制”环节。在整体换位和局部轮换的格局中,边后卫的活动区域也不再局限于侧翼,而是像边锋一样来到中路参与进攻。

门迪连年大修,达尼洛离队,瓜迪奥拉尝试将沃克改造为"边后腰",但英格兰人的传接球和组织能力不达标,坎塞洛脱颖而出。

作为玩转“边后腰”战术的高手,瓜迪奥拉认为优秀边后卫的传控能力要强过传统后腰,防守能力则优于由前腰和攻击型中场转型而来的球员,他们的内收移动可以很好地破坏对手的防守部署,减少进攻型中场回撤拿球的频率,帮助他们在靠前的位置发挥作用。

边卫内收打法对球员的判断力和大局观要求很高,瓜迪奥拉曾先后尝试改造门迪和沃克,但效果并不好,坎塞洛的出现令他看到了重启这种打法的希望。坎塞洛的角色介于边卫、后腰和边前腰之间,他不需要争夺第一落点(由罗德里负责控制),可以充分利用奔跑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扫荡,同时发挥脚下速率快、持球能力好的优势来完成衔接、过渡和策应,带动阵型切换的同时,将德布劳内和京多安推向锋线,对锋线形成很好的支援。

坎塞洛在肋部作业,解放德布劳内和京多安,两名核心球员能够在靠前的位置发挥作用,解决困扰曼城的锋无力问题。

由于对球员个人能力和体系适配度要求很高,如今的欧洲足坛除了瓜迪奥拉之外鲜有将边卫内收打法作为常规战术的主帅。作为瓜迪奥拉眼中为数不多精通列位式进攻哲学的教练,萨里在执教那不勒斯时曾依靠古拉姆来组织进攻,但阿尔及利亚人在安切洛蒂和加图索时代已逐渐归于平庸。同样的遭遇还发生在罗贝托身上,这位曾经在恩里克任内打遍三线多个位置的球员在科曼麾下不得重用,德斯特成为了荷兰人实用主义理念的受益者。

3.向前再向前,大后锋担当急先锋

自2014世界杯后,沉寂多年的三中卫体系全面复辟。意甲和德甲联赛中先后有多支球队采用三中卫体系,孔式蓝军的成功则迅速让这种潮流席卷英格兰各级别联赛的舞台。新时代的三后卫体系展现出了许多新气象,被重新定义之后的边翼卫在进攻中承担着更多的战术任务,他们既可以内收到肋部支援中场,也可以向前更进一步到达边锋甚至是前锋位置。

在孔蒂麾下,马科斯-阿隆索是三叉戟之外的“第四前锋”。

图赫尔上任后,马科斯-阿隆索回归首发,"前锋"属性依旧。

在带领切尔西变阵三中卫一路连胜期间,孔蒂安排身材高大的马科斯-阿隆索担当“第四前锋”,在进攻中深入禁区内协助迭戈-科斯塔冲击球门,他的7粒进球是蓝军争冠之路上的重要支撑。2017/18赛季,莫拉塔成为蓝军首发中锋,孔蒂并没有改变马科斯-阿隆索兼职前锋的战术安排。经历了兰帕德时期的煎熬后,马科斯-阿隆索再度成为蓝军主帅的宠儿,图赫尔将其看作是解决蓝军锋无力难题的答案。

孔蒂来到国际米兰后沿用了边翼卫遥相呼应的打法,比拉吉助攻丹布罗西奥的这球体现了这种思路。

维尔纳离队后,安赫利尼奥的火力输出就显得非常重要。

瓜迪奥拉在培养坎塞路和津琴科的同时,也放弃了不少很有潜力的年轻边卫,近日来在媒体上“痛斥”曼城主帅的安赫利尼奥便是个中翘楚。维尔纳离队之后,RB莱比锡的锋线锐度受到了削弱,纳格尔斯曼打造的三中卫体系以右路进攻为主导,“弱侧”的安赫利尼奥得以前插得分。同样是球队进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阿什拉夫、特里皮尔和卡拉斯科等人更擅长以助攻来帮助球队,他们的身前都有得分能力很强的双前锋组合。

【结语】

压迫式打法加速了进攻体系的流动和变化,边锋的持续进化赋予了边卫进阶的契机。边后卫试验因可操作空间较大、收益率很高受到普遍欢迎,瓜迪奥拉和克洛普等人在战术层面锐意进取,催生了一大批能力全面的边后卫。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队对紧凑站位和中场控制的日益重视,边后卫/边翼卫还会获得更多的进攻权限,等待这些“翼类”高手的是更为广阔的空间。

(猫眼看球)

上一篇: 暂无内容

下一篇: 暂无内容